香港电影的现状属实是( shì)有点薛定谔了。
你说它药( yào)丸吧,它这些年每年都能( néng)出一些不错的好电影,比( bǐ)如这部《破·地狱》。

你说它没( méi)完吧,《破·地狱》居然能在今( jīn)年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 zuì)佳导演上输给《九龙城寨( zhài)之围城》。
虽然我也挺喜欢( huān)九龙城寨这部片的,香港( gǎng)武打片文艺复兴的漂亮( liàng)一仗,但……最佳影片?还没到( dào)这个程度吧。
算了,不谈那( nà)些影片外的纷纷扰扰,反( fǎn)正香港金像奖让人不忿( fèn)也不是第一次了,我至今( jīn)还在为《无间道2》的吴镇宇( yǔ)输给《大只佬》的刘德华而( ér)意难平,又有什么意义呢( ne)?
但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在( zài)第67届奥斯卡上的颗粒无( wú)收并不会影响它在影史( shǐ)上的地位,好的电影是不( bù)会因为失奖而被人或者( zhě)时间忽略的,还是聊回电( diàn)影本身吧。
在看《破·地狱》前( qián),我听很多人说这是港版( bǎn)的《入殓师》。
刚开始看时我( wǒ)也觉得是那味,毕竟题材( cái)接近,一样也有关于父与( yǔ)子/女关系因生死而得以( yǐ)释怀解脱的内核。
但继续( xù)看下去时,感觉这一部还( hái)是黄子华前作《毒舌律师( shī)》的精神延续,实话说就是( shì)一种很公式化的类型片( piàn)套路。

这个公式大概是——
主( zhǔ)角一开始入行时是个为( wèi)了赚钱、只顾利益的商人( rén),随着剧情开展,主角在接( jiē)触到各种客户和事件中( zhōng)逐渐被客户感化,于是真( zhēn)心希望靠自己的职业帮( bāng)助世界变得更好,从中开( kāi)始收获到他人的认可。最( zuì)后一幕是在某次重要的( de)事件中,主角站在弱势的( de)一边,不惜赌上职业生涯( yá)也要与权贵势力/社会习( xí)俗/政府专制……等巨头发起( qǐ)挑战,此处通常会伴有一( yī)段振聋发聩的主题演讲( jiǎng),随后电影落幕。
是不是听( tīng)起来就感觉有点耳熟?
因( yīn)为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 de)好电影都在遵循着这道( dào)公式:美国的《永不妥协》、韩( hán)国的《辩护人》、大陆的《我不( bù)是药神》……可以说这种主角( jiǎo)从利己到利他转变觉醒( xǐng)的英雄弧光故事套路,是( shì)从电影诞生之初,就深受( shòu)观众喜爱而逐渐成熟变( biàn)得标准的一道公式,身为( wèi)平民老百姓的我们,绝大( dà)多数观众往往都更喜欢( huān)并能共情这类小人物以( yǐ)卵击石的剧情与勇气。
简( jiǎn)而言之就是,虽然公式,但( dàn)有效。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 měi)个人照抄这道公式,就一( yī)定能拍出一部传世的好( hǎo)电影,世界上哪有那么简( jiǎn)单的事,只能说观众们对( duì)这样的公式与内核喜闻( wén)乐见,它能保障一定的下( xià)限,但成品如何,还要看导( dǎo)演的功力、编剧的细节、叙( xù)事是否流畅合理等等
而( ér)《破·地狱》能从公式中脱颖( yǐng)而出,并比子华神前作《毒( dú)舌大状》更胜一筹的,在于( yú)描写是的生者如何面对( duì)死亡的这个严肃题材。
并( bìng)不是每个人都会站上法( fǎ)庭去捍卫自己的正义,但( dàn)所有人终有一死。
死亡是( shì)我们必将面临的一道终( zhōng)极考题,也许是唯一重要( yào)的人生大事。
即使日常中( zhōng)大多时候大家总是晦之( zhī)不谈,但总有一天,我们之( zhī)间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去( qù)处理亲人离去的伤痛与( yǔ)空洞,都要去认真思考自( zì)己老去消亡的那一刻,到( dào)那一刻,我们将何以面对( duì)?
所以,无论你是否有过相( xiāng)关的际遇,在看这部电影( yǐng)时,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 xīn)深处被触动到,那股哀伤( shāng)的情绪很容易就从银幕( mù)的影像与音乐幻化作风( fēng)雨浇落到我们身上。

而这( zhè)部电影的主旨,在电影里( lǐ)也说了:
“比起死者,其实活( huó)着的人更需要破地狱。”
尽( jǐn)管电影用有些过于煽情( qíng)和戏剧性的方式,温情而( ér)理想化地消解死亡带来( lái)的沉重与痛苦。
毕竟现实( shí)中至亲挚友的离去,不会( huì)是一场仪式、一次葬礼就( jiù)能化解的,那更可能会是( shì)贯穿你一生永不停息的( de)细雨。无论过了多少年,任( rèn)何时候想起那故人时,心( xīn)就会在具象化的记忆里( lǐ)开始抽痛,不可能真正意( yì)义上的释怀,这种感觉经( jīng)历过的人应该都明白。
但( dàn)是至少电影给了我们一( yī)次假设的空间,让我们能( néng)在将来应对这类事情发( fā)生时,可以预留某些心理( lǐ)准备和安慰作用。
跟随影( yǐng)片中道生对待逝者的坦( tǎn)然态度,我们或许能把生( shēng)老病死看得更加寻常,死( sǐ)亡可以是更有尊严的一( yī)次别离,是严谨的必经流( liú)程,而不全然只能带给生( shēng)者无尽的悲伤,我觉得一( yī)部电影,能传达给人些许( xǔ)思考与社会意义,就已经( jīng)做得很好了。
很可惜的是( shì),现实中的殡葬业并没有( yǒu)电影里的那种人文温度( dù),至少我亲身经历过家人( rén)去世时,感受很失望的。
也( yě)许是我以点概面了,但我( wǒ)见到的殡仪馆工作人员( yuán)也好、超度亡魂的唱经法( fǎ)师也好,所有人眼中只有( yǒu)钱和例行公事的敷衍,并( bìng)没有人会真的把家属当( dāng)做有感情的人去对待,会( huì)去做什么特别的事帮助( zhù)生者“破地狱”。
逝者在他们( men)眼里就是一件货物,殡葬( zàng)业和其他行业没有什么( me)区别,不,如果要说有什么( me)区别的话,那只能是更暴( bào)利这点分别。
他们利用家( jiā)属普遍会有的“人死为大( dà)”和愧疚心理,将很多平平( píng)无奇的服务与物品都理( lǐ)所当然地开到天价,比如( rú)一个成本可能只有几十( shí)块的普通木盒,当成骨灰( huī)盒去卖以后,就能开价好( hǎo)几千,百十倍的利润都很( hěn)正常。
很少人会在人生至( zhì)暗的这段悲伤时刻去计( jì)较那么多,也会有这是最( zuì)后一次为逝者花钱了、只( zhǐ)要能给他们安排最好的( de)后事(但其实远非最好)多( duō)少钱都没关系的心态,而( ér)殡葬业刚好利用了人性( xìng)的弱点,得以赚得盆满钵( bō)满。
电影中的魏道生和郭( guō)文玥,是很理想主义的存( cún)在。
而现实是,见过了越多( duō)的死者的人只会为此变( biàn)得更麻木漠然,人的特点( diǎn)或者说优点,就是无论什( shén)么事久了以后都会习惯( guàn)和适应。

但我不会因为现( xiàn)实的冷漠和商业,就在看( kàn)完一部好电影以后热血( xuè)上涌喊出口号,说什么现( xiàn)实中需要更多道生这样( yàng)的人。
因为我知道,即使殡( bìn)葬工作人员再能真诚共( gòng)情,他们也无法帮助你真( zhēn)正走出逝者带来的阴影( yǐng),最多也只能带来一时的( de)温暖,浮光掠过的短暂一( yī)瞬后,你还是必须独行在( zài)那场漫长的雨中,直到旅( lǚ)途的终点。
能帮你破地狱( yù)的人,一直以来都只有你( nǐ)自己而已。